公主
中国古代诸侯、帝王女儿的称谓。周代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汉代皇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之姑称大长公主。其后历代沿用。清代,称中宫之女为固伦公主,称妃嫔之女为和硕公主。古代天子嫁女,不由自己主婚,而用诸侯(同姓的)主婚,叫做公主,公主的称呼即由此而来。唐代仍然由亲王主婚。宋代以后,天子自己主持女儿婚事,公主出嫁称下嫁,公主嫁夫,夫婿称驸马。公主的待遇视同亲王,礼仪、服饰都有一定的规制。天子嫁女,往往是一种政治活动,公主和亲之事,史不绝书。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公主参与政事的也不为少见,如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汉族称公主,满族称格格。
格格
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姑娘之意。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对称。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贵人家的小姐,都称格格。
而在汉语中出现时则大多: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入关前,满洲的亲贵们有用格格称呼妾的习俗。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顺治入关,仍用此称号。到康熙时期,后宫定制,用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大清会典也规定了皇室女孩的封号与称呼,格格才从皇帝后妃中消失。但是王府仍用此称谓,用来称呼王府中没名份的小妾。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雍亲王府邸时,名号既为格格。
可以想见,影视剧中所描述的还珠格格,明珠格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正确的,与规制有出入。
清朝贵族女子等级:
第一级 固伦公主 皇后所生之女 固伦满语为天下
第二级 和硕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硕满语为地方
第三级 和硕格格 亲王之女 汉语为郡主
第四级 多罗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汉语为县主
第五级 多罗格格 贝勒之女 汉语为郡君
第六级 固山格格 贝子之女 汉语为县君
第七级 格格 公之女 汉语为乡君
第八级 统称为宗室女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公主是一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她既有皇权的权威,又有掌上明珠般的娇贵.她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皇权所赋予的女人的特殊身份,和她的特质。公主更是所有女人心中的一个梦。带着这个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历史上著名的公主。
文成公主
历史上著名的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姻在历史上是一段佳话,她为华夏边疆平和宁静,炎黄儿女幸福安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成公主,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帝女花之历史遗韵公主篇]()
长平公主
《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金庸小说之《碧血剑》,《鹿鼎记》有记,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嫡出长平公主,因为国破家亡,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怀着深仇大恨的公主练就了一身武功,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人称独臂神尼九难。
明末极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她身为末代公主,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作为,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然而时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除了认命,还能怎样?救得伤,救不了命啊!她的命运同《红楼梦》里的巧姐有几分相似,然而后者幸有刘姥姥相救,可是长平,谁能救赎她呢?

永泰公主
永泰公主(?—?),北魏宣武帝元恪之女。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北魏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来到明练寺(在嵩山东峰太室山)削发为尼,潜心修佛,由于她乐善好施,经常将朝廷供给给她的钱粮赈济给周围的苦难百姓,因此,深受广大僧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为纪念永泰公主的功德,嵩岳寺僧人道莹奏请皇帝整修明练寺,奉祀永泰公主,更名永泰寺。
![帝女花之历史遗韵公主篇]()
平阳公主
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平阳公主,女中豪杰;威武将兵,旌旗猎猎。天下纷争中原逐鹿,驰骋疆场父兄齐名。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帝女花之历史遗韵公主篇]()
升平公主
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齐国昭懿公主(753年—810年),唐代宗李豫女,母崔贵妃。始封升平公主。下嫁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大历末,寰内民诉泾水为硙壅不得溉田,京兆尹黎干以请,诏撤硙以水与民。时公主及暧家皆有硙,请求保留,代宗说:“吾为苍生,若可为诸戚唱!”即日毁,由是废者八十所。
解忧公主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她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直到年过七十岁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甘露三年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在她回来的时候,还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
高阳公主
初识高阳公主是在一部戏曲连续剧《天之娇女》,骄横拔扈,骄奢淫逸,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的疑案成为高阳公主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
高阳公主,痴情悲凉;婚恋经历,毁誉沧桑。美丽任性之公主,或曰骄奢淫逸,放荡不羁;或曰执着情爱,蔑视纲常;一代争讼纷纭之传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伤。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锺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番图


建宁公主
建宁公主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人物,她最后成为主人公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之一。建宁公主的原型是和硕建宁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其母为庶妃奇垒氏。她是康熙帝的姑姑。建宁公主初号和硕公主,又称和硕恪纯公主、金福格格。公主于顺治十年(1653)13岁时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荣寿公主
载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是恭亲王奕欣的女儿,恭亲王奕欣是咸丰皇帝的异母弟,辛酉政变后,慈禧慈安垂帘听政,奕欣成了总揽外朝内廷大权的重臣。其长女生于咸丰四年二月。当时慈禧太后对其恩宠有加,宣其女进宫生活,破格赐称荣寿固伦公主。

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小名裹儿。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她曾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权力欲望特别强。不料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技高一筹,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立相王李旦为帝,安乐公主也死于这场政治漩涡中。
玉真公主
唐玄宗有两个同母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两个公主都在很年轻的时候,自愿做了女道士。金仙和玉真两姐妹成长的时候,恰好是宫廷斗争最错综最血腥的时候,最积极参政最飞扬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场最惨。可以想见,这些她们都耳闻目睹。姐妹俩又没了母亲的庇护,在宫里更是处处留心,尽量远离这些复杂的人事。她们姐妹俩,在年幼时——可能十一二岁,就开始慕仙学道,向往静修的生活。
馆陶公主
历史上有四位封号为馆陶的公主,一是汉文帝女馆陶长公主刘嫖,二是汉宣帝女刘施,三是汉光武帝女刘红夫,四是唐高祖十七女。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安康公主
安康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母不详。下嫁独孤谋。李世民爱女安康公主的爱情之曲,波澜起伏,一咏三叹,令人荡气回肠。安康公主美好的初恋在皇权干预下无果夭折,为了大唐社稷,她远嫁北方突厥,又遇阴谋算计,死里逃生。安康公主最终听从了父皇和母后的安排(嫡母长孙皇后),嫁给了自己还爱不起来的大功臣独孤彦云之子。历经风风雨雨之后,安康公主走向了成熟,成为了父皇治国安邦的知音。

和硕公主
巴约特格格(1590--1649):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其母为舒尔哈齐继福晋瓜尔佳氏。明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后金天命初年努尔哈赤将其收养宫中,封为郡主。天命二年(1617)年28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巴约待台吉恩格德里,遂称巴约特格格。恩格德里于万历二十三年(1605)投附努尔哈赤,天命二年(1617)娶公主。天聪九年(1635)迁居东京辽阳,后封三等子,祟德元年(1636)卒。
太和公主
唐朝太和公主是永安公主的妹妹,她们却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太和公主性格开朗,爱憎分明,乐善好施,富有极大的同情心。因为政治上的变革,一生在动荡中度过。唐穆宗初立(公元821年),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等2000人来唐朝迎婚,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礼仪空前隆重。唐穆宗将太和公主册为可敦,出嫁给回鹘的崇德可汗。

舞阳公主
舞阳公主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她嫁给王敦。舞阳公主的爹司马炎死后,白痴晋惠帝继位。各路有皇室血统的王不服,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继承权战争,史称“八王之乱”。后来,王敦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晋元帝,建立东晋。他自为丞相,与司马氏共掌天下。世人有歌谣说:“王与马,共天下。”
湖阳公主
汉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不过法令也只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比方说,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骄横非凡,不但她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凶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
隆虑公主
隆虑公主(?—?)生年不详,卒于武帝时期,为汉景帝刘启之女,生母是景帝第二任皇后王娡。有同母姐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同母兄弟汉武帝刘彻。有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因《史记》《汉书》中对其记载“帝姊”,上曰“吾弟”等等自相矛盾,隆虑公主究竟是刘彻的姐姐还是妹妹还未尝得知。